|
创新产品和可复制性是文化产业的标识 二维码
181
发表时间:2022-02-23 16:32 文化产业和文化、和艺术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并不代表需要把艺术直接产业化,或者把文化直接产业化。应该说是用艺术的手法,用文化的元素去造出一个产品,这才是转化为文化产业的合理途径。 2011年10月18日中国共产党第十七届中央委员会第六次全体会议提出加快发展文化产业,推动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在中国网“构建价值体系 增强文化自信”论坛上,北京大学文化产业研究院副院长陈少峰教授认为,文化产业必须是能够人为创造出新产品的产业,并且具有可复制性。 陈少峰认为,当我们把文化进行分类之后发现,文化可以做很多种区分。在文化里面,有一个叫做文化产业,但文化产业不是对文化进行产业化。 文化产业需要具备两种特性,一个叫做“无中生有”,创造出来的文化艺术相关的产品,主要是创造出来的。比如像故宫博物院,一年有六个亿的门票,但它不是文化产业。如果故宫博物院把它传统的产品,做成复制品,这就是文化产业。换句话说,是人为创造出来的,哪怕是模仿出来的,所以,它是叫“无中生有”。 第二个是要做成产业,该文化内容必须是可复制的。就是产品、模式或者是营销方法可复制。图书就是靠复制,电影也是靠复制,赵本山的刘老根大舞台也是复制,搞连锁经营,文化产业必须能够复制。但是知名舞蹈家的舞蹈肯定做不成产业,因为不具有可复制性。一个艺术家的一副画不能成为文化产业,但是画廊拍卖行可以成为文化产业。文化产业是复制了产品,或者复制的是模式或者方法。 在谈到如何将文化艺术转化为文化产业时,陈少峰表示,文化产业和文化、和艺术都有密不可分的关系。但并不代表需要把艺术直接产业化,或者把文化直接产业化。应该说是用艺术的手法,用文化的元素去造出一个产品,这才是转化为文化产业的合理途径。 陈少峰说,凡是已有的文化就不是文化产业。利用已存在文化发展观光业是传统的旅游,而只有自己造出新的主题,才能叫做现代的文化旅游。 文化体制改革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文化,就是说我们对文化进行一种再创造,进行一种改革、进行一种变革。 |